2017年12月5日 星期二

森小的一堂國語課--My Heart Leaps Up

 小何老師(森小老師)


不知道有多少老師,開學前夕,也像我一樣的心情:忐忐忑忑。

一整個長假沒有見到學生,思念罩了一層薄紗,孩子們可愛的模樣、機靈的對話屢屢在腦海閃過。老師情動於衷,意興風發,想著下學期要教他們這個、那個,想要呼風喚雨,想到眼裡充滿了星星。

緊接著,老師在心裡推開教室的門,走到講台前,要進入「第一節課」。這「第一節課」該講什麼呢?也許,可以延續思念,聊天敘舊吧!要聊多久呢?三分鐘、五分鐘?總不會聊掉一節課吧!想像瀏覽全班孩子的眼睛,有的孩子也閃著星星,有的孩子帶著擔心,總是有一兩個孩子,垂頭。這時候,我要開口了,要叫垂頭的孩子,抬頭挺胸、正襟危坐嗎?


孩子們大概不知道,老師的心情跟他們一樣,甚或更怕他們在第一節課開講五分鐘之後大家都垂頭啊!我翻開了詩集,想找一首詩,找一個感覺,最好是大人跟孩子都曾經歷的「感動」,在「感動」中,我們開啟這學期的新旅程。開學前,我不斷翻啊翻的,總算找到一首短短的英文詩《My heart leaps up》(我心怦然):

My heart leaps up when I behold
A rainbow in the sky:
So was it when my life began;
So is it now I am a man;
So be it when I shall grow old,
Or let me die!
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;
And I could wish my days to be
Bound each to each by natural piety
        (作者 ∕ William Wordsworth)

詩人對彩虹的「怦然心動」,觸動我的回憶。那時候大學剛畢業,我第一次教國語,下課時好興奮啊!直到如今,那份「怦然」竟然健在!那感動跟「看彩虹」很像。我忍不住懷想,如果孩子對某件事也有美好的感動,他會怎麼體驗、述說呢?讓心靈變得「多感」「易感」,這也是國語能力重要的一環。我想,不如第一節課就從「看彩虹」開始,詩人能觸動我,說不定,也能觸動孩子們。

我也想像孩子們遇到這首詩,表情該是非常擔心吧!孩子們可能不動聲色,偷偷交換眼神,心底碎念著:「搞什麼啊?不是國語課嗎!」垂頭的孩子眼睛裡可能會流露出惶恐:「哎呀!國字寫的都不太懂了,還給我英文!」

他們才五年級啊!連中文詩可能還有距離,更何況英文呢?問題是我怎麼找,也找不到一首類似的中文詩。我打定主意,即使孩子們有好多英文字不認得,也要跟他們說:「真厲害啊!」

然而,他們畢竟五年級了,我也不能讓他們覺得「太幼稚了」。他們期待、擔心、低頭的背後,還有一份更深層的、隱藏的念頭:「老師究竟懂不懂我們呢?」「我們已經不是上學期的小屁孩了,老師知不知道呢?」

面對半大不小的心智,教學上可以挑戰更難的關卡。比方說,除了知道「單詞」,怎麼讓孩子掌握「句子的結構」?舉例來說,詩的第一段

My heart leaps up when I behold
A rainbow in the sky

先讓孩子們針對單詞提問。孩子問任何一字,老師都一一告知。但是「絕不」在白板上的英詩做任何中文註記。寧可讓孩子記不熟、反覆問,在心裡來來回回地琢磨,勝過直接在白板上一次寫明。

待大家掌握單詞,再來理解「句子」。譬如,請孩子依照以下方法來標記:

●    主詞:兩槓
●    動詞:一槓
●    子句:(用括號)
●    受詞:波浪
●    形容詞:用箭頭指出形容的

整句標記起來會是:


等大家都掌握英文句型結構之後,請孩子們猜猜看這句話的意思。如果孩子能說出「我的心跳動當我看見彩虹在天空」或「我的心跳躍當我看見天空的彩虹」,就算完全掌握句意了。老師也可以順便比較中文和英文句法的差別,例如:「天上的一道彩虹」對比「a rainbow in the sky」。

備課時,我好想問他們,猜猜看,詩人是在哪裡看見彩虹呢?是在原野上?湖邊?還是小窗口?經歷這趟心理準備,我對於開學的期待,少了忐忑,更增添了思念。

開學後的課堂上

我在白板上寫完英文詩,一個孩子立刻說:「『me die』是『我死』。」剛說完,全班孩子睜大眼睛,急匆匆地問我:「let」是什麼意思?

我說:「讓。」

大家夥兒笑得東倒西歪,七嘴八舌地交錯喊著:「這句好!」「讓我死!」「Let me die!」

孩子懂得在困難處「找開心」,真好啊!我依著前述開學前的準備,慢慢地推演討論,孩子們逐漸進入這首詩。討論到「a rainbow in the sky」這句時,一個女孩兒突然說:「好奇怪!在後面?」意思正是,中文說的「天上的一道彩虹」,英文怎麼不一樣?孩子主動引導出一段中文、英文句法的對比討論。
猜想作者在哪兒看到彩虹?

他們猜:「在草原」、「應該剛下完雨」、「也可能是邊雨邊晴」、「浪花打來時也會有小彩虹」‧‧‧孩子們有超乎想像的豐富體驗,關於彩虹。

請孩子們深入想像詩人的感覺,什麼情況下,會這麼強烈感覺到「哇!彩虹!」然後成就一首詩?

孩子說,詩人這麼感動,應該是在山邊,或水邊,不太可能在小小窗口。而且,極可能是在湖邊。 
接下來的三句,我先把子句括起來。

So was it (when my life began);
So is it now (I am a man);
So be it (when I shall grow old)

我才說完「was」「is」「be」的意思,孩子們已經領會過來三句開頭分別是「過去這樣」「現在這樣」「未來這樣」。我追問:「這樣」到底是怎樣? it 是什麼意思?

孩子們愣住了。大家重新從頭讀一次,斟酌片刻後,孩子們說:「他想要看見彩虹,心會跳動!」孩子這話讓我「怦然」,他們剛才還覺得自己不太會,怎麼能把 it 解釋得這樣好呢!

我忍不住再問:「詩是小時候寫的?長大寫的?還是老了以後?」

一群小毛頭理所當然地望著我:「當然是長大啊!」「因為小時候是用 was,老了是用 shall。」

我補充了 shall 和 will 的差別。談到在邀請跳舞時,用的是「Shall we dance?」shall 帶著對未來的不確定性。再請孩子們深入想像,為什麼詩人不寫「When I will grow old」?

孩子們說:「他不確定自己能不能『老』」、「他不確定自己會不會活著」。

就這麼慢慢地把整首詩推演討論完畢。最後,要進入重要的國語教學了。我發下兩個版本的中譯詩,都來自網路上的翻譯。請孩子們比較斟酌,A、B兩個譯本,哪個比較好?即使是英文詩,我們還是可以鍛鍊「國語」。




有的孩子覺得「A比較有詩的感覺,B翻譯得太白了」。也有孩子認為「B有把 shall 的感覺翻譯出來,比較好」。有人說,都好;也有人說,都不夠好。

我請孩子參考兩個版本的譯本,寫出自己「最滿意的翻譯」,作為當日的回家作業。

誰的翻譯最好

再次上課時,孩子們顯得意興闌珊。我問他們,怎麼啦?一個孩子沮喪地說:「覺得怎麼翻譯,都不會比英文的好!」

這真讓我嚇了一跳,「詩不能翻譯」這句話竟然被他們說去了。只是孩子們不明白,這正是因為他們深入體會了「國語」和「英語」。我安慰他們說:「母語通常是最好的表達方式,這詩是詩人用媽媽的話寫的,別人的話怎麼可能比得過呢?譬如,以客家話為母語的人用客家話創作,也會比翻譯成閩南語豐富。」

課後我跟史英老師討論:「孩子們的沮喪,接受就好了嗎?」老師建議,由我和史老師翻譯出「最滿意的翻譯」,交給孩子們再一次評選。孩子們評選前,我先說明兩個版本的差別。評選結果且按下不表。不知道各位看倌,覺得C、D兩個版本,哪個翻譯得比較好呢?      

   註:最後的回家作業:寫一篇自己的「我心怦然」的體驗。 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